一、案由
民俗旅游是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我市的渔家民俗风情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发展民俗风情旅游对弘扬我市传统文化,吸引投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市已形成以阳东县东平镇和阳西县沙扒镇为代表的渔家民俗风情旅游特色景区,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来自珠三角、周边省市和东南亚的游客。
我市渔家民俗文化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许多困难,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是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不够。政策对民俗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依然不够,许多项目资金紧缺,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二是旅游景区规模较小,配套设施不完善。三是影响力有限。影响范围仅限于周边的城市,未形成品牌效应,相应的旅游产品有待深入开发。四是人才的紧缺。主要包括民俗旅游规划经营人才、服务人才和相关的文艺人才。人才缺乏是制约民俗旅游发展的瓶颈。五是存在盲目性开发现象。
二、发展渔家民俗文化风情游的建议
(一)进一步出台支持政策,完善管理机制。建议把渔家民俗文化风情游作为发展我市旅游业的重点来抓,在政策、资金、宣传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加强和完善渔家民俗文化风情旅游景点的开发。搜集、整理我市渔家民俗文化的材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挖掘文化的内涵,建立保护区和博物馆。因地制宜,加强对各具特色的新景观的开发和建设,完善交通、饮食住宿等配套设施,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具体的开发模式,要坚持渔家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和真实性,适当的融入现代科技含量,既增加游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又提高民俗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和参与性。
(三)突出文化特色,重视品牌效应,开拓文化产品市场。重点突出以文化为灵魂的渔家风情特色,做到主题鲜明,不断创新思路和内容。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树立优质的品牌形象。同时开发高质量的渔家民俗文化产品,根据细分市场设计多元化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的游客需求,并通过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引进、培养渔家民俗文化风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升管理人才的水平。建立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需求,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采取集中培训、统一考核,持证上岗制度,提升文化旅游的服务水平、文艺水平和管理水平,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有利条件,引进各类高级人才,增强人才储备。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要避免盲目移植和模仿,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庸俗化。加强和完善保护措施,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对景点的开发要注意环境承载能力,保持渔村的原生面貌和自然形态,保护民俗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优秀的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