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阳西县联络组在新圩镇调研了解到,18岁以上的劳动力就近2万人,他们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员选择外出务工。农民工对城市的建设、社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由于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能欠缺,他们大多干的是累、脏、差、技术含量低的粗活,收入不高。近年来,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民工技能培训现状
(一)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与他们所承担的任务总体是适应的。但是部分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落后,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认识不到提高技能对于个人找工作、提高经济收入的重要性,不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认为,外出务工只是解决挣钱的问题,外出务工不能一辈子,等到年龄稍大一些,还是要回到家乡,在家耕种。由于他们自身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就业工种局限性大,所以就业岗位大都是集中在建材加工、建筑业、服装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也使得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花更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去接受培训。
(二)职业技能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强,培训质量有待提高。一是目前普遍实施的职业培训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的现象。重理论轻实操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农民工参与。二是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培训教师容易忽略农民工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不能周全考虑农民工的知识水平、生活习惯、接受能力的差异,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培训往往进行统一教学,不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三是培训的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产业发展对技术的要求,影响了技能培训的吸引力。四是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教育对象分散且流动性大、教育层次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这为保证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增加了难度。
(三)农民工培训工作政出多门,整合资源迫在眉睫。目前,农民工培训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许多部门都在抓,如人事劳动、农业、教育、科技、扶贫、工会和院校等部门都从各自的业务出发,开展了针对农民工的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工转移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和衔接,没有充分整合资源优势,不能形成合力,结果使培训不能很好地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有效的结合。
(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经费不足。农民工职业培训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用人单位及劳动者个人。由于农村人口多,大量的农民工培训需求与政府和社会所能供给的培训资源存在供需矛盾;用人单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其在农民工培训问题上不愿有较多投资。农民工个人工资待遇不高,养家糊口已属不易,如再要其支付一定数额的培训费,所面临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这就导致一些农民工虽打工数年,竟未参加培训,职业技能方面毫无长进。
(五)培训宣传力度不够,信息交流渠道不通畅。当前培训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相对的宣传力度不够,政府与农民工之间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很多信息没有第一时间到位,未能在社会上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氛围,得不到农民工、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大力支持,培训工作基本上属于政府承担的单方面任务。
二、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建议在媒体开设专栏,专题报道农民工就业信息,流畅沟通各渠道,宣传好的典范,引导积极参加培训。在大力宣传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培训措施和办法的同时,把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情况、技能要求及时传递给农民工,切实让农民工感受到培训可以带来的好处,激发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尽快实现就业并适应自身工作。
(二)加强供需对接,围绕市场抓培训,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劳动力市场并不缺少一般务工人员,真正缺少的是有一定技术的或者是熟练工人。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的原则,把发展农民工的技能特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对农民工的培训应当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合理设置培训项目,对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专业技能和稳定收入的农民工,主要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理论知识要少而精,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农民工的实际状况;对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工,要实行创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对已掌握初级职业技能的农民工,进行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甚至技师培训,努力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其高质量稳定就业。
(三)进一步理顺农民工培训工作机制。针对当前农民工培训多头管理、各自为阵的现状,政府需要“适当干预”、统筹规划,进一步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建议建立政府统筹、分工协作的有效工作机制。整合第三方教育机构,包括职业学校、成人教育、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建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除此之外,加快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向社会选拔、录用职业技能培训的专门人才。
(四)完善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分担的培训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按规定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培训资金,合理确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企业的培训投资与利润增长呈正比关系,逐步扩大在多元投入机制中的份额;发动企业、开明人士及其他力量,筹资参与农民工培训,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投资体系。同时,企业还应通过提高农民工待遇、提供相关服务等措施减少农民工流动,以降低农民工培训投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