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查看
2015139
关于扩大应急救护培训受益面的建议
添加时间: 2015-4-14 9:37:44
提案委
提案者姓名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邮编
民盟阳江市委员会市区东风二路45号民主党派办公大楼3369790

一、应急救护培训情况及存在问题

应急救护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立足于现场,对受灾人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尽可能减轻生命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应急措施。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使广大市民掌握最基本的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在意外伤害发生时能及时、正确地实施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减少伤残、挽救生命,是一项人道主义行为,也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基础性社会工程,对推进社会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市历来比较重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尤其是201012月,为加快我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步伐,提高群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印发了《阳江市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方案》(阳府办〔201067号),提出了“政府积极倡导、部门紧密配合、民众积极参与”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和“争取到2014年全市初级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和救护员发证率达国家规定标准”的工作目标,要求至2014年,参加应急救护培训人数要达到当地人口总数的1.5%,即每150-300人中有1人接受过应急救护培训并考核合格成为红十字急救员,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占总人数5%

2011年,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全面启动,由市红十字会主导开展的救护培训“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四进”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时至2014年,全市已培训急救员1500多名,普及应急救护知识50000人次。其中,“进机关”培训机关干部约4000人次,“进企业”培训企业员工月10000人次,“进校园”培训学生约20000人次,“进社区”培训社区群众约160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尤其是2013年开始主打的免费讲座活动,受到了参训者的一致好评,大家普遍认为应急救护培训非常有必要,技能实用、要领简单,关键时刻可救人于危难,希望多开展些此类培训,扩大应急救护培训的受益面。

能取得这样的工作成效,主要得益于三方面:

一是政府重视,部门配合。市委组织部每年把应急救护培训列入《市直机关单位人员培训计划》;市财政从2010年起在省级彩票公益金中列支一定比例经费用于开展免费培训,并从2013年起把应急救护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应急办、安监局、教育局、旅游局等部门每年积极配合市红十字会联合发文开展本系统培训工作;《阳江日报》、户外多媒体公司定期、专刊宣传应急救护知识等,逐步形成了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和社会各界联动的应急救护培训机制。

二是内引外联,专兼结合。市红十字会在培养一名专职工作人员成为救护培训师资的基础上,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医务人员为班底开展师资培训,并于2013年与作为省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基地的广东省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在其支持下帮助完善教学方案和课件,提高师资教学水平,形成了日常培训以本地师资为主、重要培训项目请省红十字会培训基地支持的培训师资机制。

三是因地制宜,全面推进。按照高危先行、统筹兼顾、以点带面原则,全力推进救护培训“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至2014年,应急救护进机关,机关人员10%考核合格成为红十字急救员;应急救护进企业,开办多期高危行业人员培训班,建立与通信、供电行业国企全年全员培训关系,动员45间民营企业成立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在册登记应急救援志愿者1000多人等;应急救护进校园,每年举办以校医、体育老师为主要对象的学校救护师资培训班,对参加军训的高中新生开展普及型应急救护培训,应邀到各学校、幼儿园举办讲座等;应急救护进社区,组织社区治安联防队、民兵及普通民众参加应急救护培训,开展红十字志愿活动,在普通民众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等。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与当初的目标要求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普及率仍较低。经过四年的努力,我市已普及应急救护知识5万人次,按全市人口300万计,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为2%,与预定目标的5%还有较大差距,受训人员达15万至20万方为理想。

二是培训效果较难持久。当前主要培训方式有两种,一是开展急救员培训,二是举办应急救护知识免费讲座。急救员培训多面向主营外贸交易的企业和管理规范的大型企业,集中培训2日,考核合格后发证,资格证有效期三年;免费讲座多面向机关、校园、社区人群,基本实行单次培训。两种培训方式的后续复训工作难以跟上,加之大多数学员是非医学专业人员,所学救护知识施展机会较少,长时间不接受复训后容易忘记相关技术,培训效果难以持久。

三是应急救护影响力还比较有限。首先社会对于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单位或组织对待培训或可有可无,或态度应付,或目的功利,阳府办〔201067号方案虽明确了多部门职责分工,但落实程度不一。其次社会公众对应急救护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有限,参加过培训的人由于缺乏复训跟进,知识易遗忘、难巩固,也较难产生以点带面的带动效应,未参加培训的人因缺乏常态、畅通的了解渠道而难以获知急救信息,致使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影响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究其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师资队伍不够壮大。目前的应急救护培训师资主要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医务人员为班底,现虽有40多人取得了师资证,但实际真正投身应急救护培训事业持续性开展工作的只有十余人,师资队伍亟待扩充。

二是培训方式相对单一。目前主要采取急救员培训和免费讲座两种培训方式,这两种方式均属于集中教学、被动式教学,对于学员而言具有培训地域集中、时间安排被动、授课内容有限,且个性化、互动性程度比较低的局限,难免影响到培训成效。另外,培训内容的层次性不够清晰,没有考虑到受训对象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知识推送。

三是宣传力度还需加强。应急救护培训的影响力不足,与宣传广度和深度不够有一定关联,主要是宣传渠道有待进一步扩展,目前基本主要依托《阳江日报》这一党报地方纸质媒体,在纪念日进行运动式集中宣传,受平面媒体特性所限,宣传工作的生动性和常态化比较欠缺,宣传效果有限。

四是专项资金比较紧缺。市红十字会负责培训和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和培训准备工作,但直至2013年始,红会方有了专项应急培训经费,且只有5万元。应急救护培训的经费构成主要是,模拟人保养或更换、教学耗材使用、低于半价给付的师资劳务费、教材、宣传册设计、印刷成本、讲座场地和设备租赁费等,分摊下来每期讲座成本约1500元左右,每年只能举办30期左右的免费讲座,如需扩大培训面,资金难题成为首要问题。

二、扩大应急救护培训受益面的建议

(一)双管齐下、以训引才,壮大师资队伍。应急救护培训属于社会公益性工作,具有内容浅显、义务服务的特点,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工作热情双重重要。一方面,需继续加大对医务行业志愿者的动员和培养,鼓励青年医务人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加强医务行业培训讲师的专业化、深层化培训,以应对安全事故易发、专业性需求大的培训对象;另一方面,由于应急救护培训内容大多是现场的、初级的、群众易于掌握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因此有的培训内容浅显易懂,并不必然要求授课者具备一定的医卫理论基础,故可以考虑发展一些医务行业外的志愿者加入师资队伍,以应对一些接受能力有限的培训对象,如社区居民、农村村民等。因此,可以采取“以训引才”方式,即利用对外培训发展志愿者队伍,吸引一些具备一定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富有公益情怀的医务行业外人士参与到应急救护培训队伍中,随队听讲,巩固知识,掌握培训方式后,挑选一批能讲课、善讲课者重点培养,从学生逐步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讲师。

(二)丰富方式、拓展渠道,扩大培训受益面和信息推送密度。急救员培训和免费讲座仍需继续进行,除此之外,可以尝试丰富培训方式,借助多种平台实施技能推广。如:制作系列“一分钟”微型宣教片,将一些浅显易懂的应急救护知识以滚动式、碎片化、动态性地方式投放在电视台、各社区电梯广告播放机中;对外公开应急救护值班咨询电话,给予突发现场求救人员以远程指导或处理意见;加强对医卫资源有限的乡镇地区农村居民的应急救护培训力度,举办乡镇机关干部和赶圩农民的免费讲座,并随队举办应急救护知识图片展,派遣志愿者协助讲解,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应急救护理念和基础知识;丰富手机客户端的内容,充分利用掌上信息平台和互联网资源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加强与民办社团组织如行业商会、企业联合会等的联系,借助民办组织平台推进培训工作开展等。

(三)加大应急救护培训专项资金投入。应急救护技能培训是一项公益性民生工程,培训费用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和彩票公益金资助,目前5万元的经费总额勉强支撑开展一些常规性培训动作,实事惠民效果有限,建议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提高专项资金预算额度。如:制作微型宣教片、实施电视台和社区的广告投放、开通值班咨询电话、举办图片展、制作印发应急救护小册子、支付师资培训费和志愿者基本补贴、讲座场地和设备租赁等,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

办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