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有水利工程、标准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项目,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水利工程、加固险水库、标准粮田等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和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二、主要问题
(一)政策不够完善
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政策规定,农业项目来自各个主管部门,政出多门,给项目建设带来了很大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按现行规定,地方政府上报立项方案时必须书面承诺配套30%左右的项目建设资金(包括财政资金和农民筹资筹劳),否则不予立项,这个规定脱离实际。为了争取到项目,地方政府都承诺配套,实际到位很难。配套资金根本无法落实。因此无法完成设计工程任务,虚报工程量、降低工程标准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是单位面积资金严重不足。项目建设内容基本相同的中低产田改造、标准粮田建设、商品粮基地建设。单位面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和资金标准差距大,导致建设实施难、建设内容无法完成,建设质量低。
三是项目建设占用田土及其附着物毁损没有补偿规定。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修建道路、修建水利设施、整治田土,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少数农户的承包田地和毁损其附着物,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而项目建设经费中又未将补偿和毁损附着物的资金列入预算,给项目实施带来很大的障碍,当事农民阻挠施工的现象经常发生,成为项目实施的难点问题。
四是工程没有管护费。按照现行规定,项目峻工后均移交给村委会管护,村委会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承担工程管护费用,导致工程无人管护,毁损严重,没有很好发挥工程建设效益。
(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各地普遍存在选择项目建设区时,都注重了选择交通便利,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农民相对富裕,项目实施难度小的地方。这些地方成了各项目实施部门的“必争之地”,在前几年间或同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标准粮田建设、以工代赈等项目都在同一区域实施,导致重复建设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
(三)库、塘渠系配套差
渠系配套工程损害严重。我市水库与渠系大多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由于当时修建标准低,加之暴雨、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危害,造成渠道害水损毁严重,又未进行及时修复,工程不能正常运行。
(四)重建轻管现象突出
在已峻工的农田工程项目中,人为损坏、自然毁损的现象十分严重,且无人管护和维修,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尽管各项目都制定了管护措施,但落实很差。究其原因,一是群众管护意识差,只顾用不愿管;二是没有管护资金;三是农村义务工和积累工取消后,难以组织力量无偿维修管护。因此,不少地方形成边新建边毁损的现象,农田水利工程作用呈逐年降低态势。
(五)基层干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项目基本由县级政府部门或市相关部门组织实施,项目镇党委政府没有多大责任,积极性不高。有的对实施项目持消极态度,积极主动配合县级部门做项目区群众工作差。有的村干部出于利益原因,消极抵制。一些被占用田地又没有得到补偿的农户,阻挠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防止盲目建设
政府应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工作,坚持统一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建设。在规划设计时,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综合开发。首先解决制约当地生产发展而自身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尊重民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论证,筛选最佳规划设计方案,避免因规划设计方案不科学而造成项目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
(二)增强管理职能,协作配合打总体战
镇级成立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机构,政府应赋予该机构一定的权力,对上级各个部门下达的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检查验收,避免各部门各行其事,各自为政,自己说了算的现象。对同类型项目加大整合力度,打捆使用资金,真正做到中央要求的“统筹安排,连片推进”,扩大规模效益和示范效应。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各部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机构重叠,人员重叠,项目重叠,重复建设等弊端,实现项目建设规模化,资金效益最大化。
(三)完善政策规定,加大财政投入
1.统一投资标准。相同建设内容的中低产田改造、标准粮田建设和商品粮基地建设,国家在制定投资标准时,应尽量统一,不能相差太大。
2.项目预算资金要切合实际。上级部门应当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区实际情况,并对项目单位面积按要求建设所需资金量进行足额测算,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使项目任务更加符合实际。从源头上防止工程投入的“先天不足”。
3.取消农田水利项目建设配套资金。我市是农业大市,财力不足,无力配套工程建设经费,建议取消市、县两级涉农项目的配套经费。
4.在项目经费中增加毁损农户土地补偿费和毁损土地附着物补偿费,以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5.增设项目管护费。一是在项目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二是地方政府每年按工程资金额度的2—3%安排工程维护费。以保障建成的工程处于良好状态,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6.简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坚持业主招标,改变目前有的地方业主实施项目而无权招标,有权招标的又不组织和监督项目实施这种建管脱节状况,以便项目的系统管理,避免滋生腐败。二是评审和招投标部门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评审和招投标工作,对有意拖延时间的要追究责任。三是上级项目审批要突出一个“早”字,最好是一半年审批下来。四是项目区内的建设内容需要优化调整的,应按设计变更的相关规定,报项目下达部门审批备案。
(四)搞好项目储备,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力度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将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市县相关部门要加大项目储备和申报力度。市、县政府应当解决项目储备的规划设计,立项申报和前期工作经费,充分调动各部门争取项目的积极性。
(五)建立管理机制,加强工程管护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与建设同等重要。对现有农田水利项目,要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资金。对有专门机构管护的水利工程,要尽快解决人员定岗定员问题,让其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责。对绝大多数没有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管护的农田水利项目,应在工程建设资金总额中预算管护费用,以便落实专人进行工程维修管理。在项目未列入管护费前,县级政府应落实一定资金对管护人员进行补贴,对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的工程,要拨付专项资金及时进行维修。
(六)加强项目建设宣传,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
农田水利项目确定下来后,项目实施的部门应该及时主动地与项目建设区的镇党委政府进行勾通和协调,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与镇村干部一道,深入到项目区群众中去,宣讲党的惠农政策,项目建设的规模、质量标准、工程作用,使项目建设始终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项目建设的透明度,使项目区群众要我干变我要干,真正成为工程建设的主人翁,真正把项目建设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项目建设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