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查看
2016057
关于大力发展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建议
添加时间: 2015-12-30 17:16:43
李迎
提案者姓名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邮编
陈雪云广东灌浆岛有限公司13926390228529500
谢瑞祥阳江市交通局13709671328529500

一、案由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法的相关内容。

据调查,我市现有中职学校7所,其中国家重点学校2所、省重点学校2所。7所学校共拥有1024名教职员工,专任教师占77.8%,“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占33%,全日制在校生共2万余人。全市中职学校累计开设97个专业,包括15个高级技工专业。学校紧密依托我市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海洋特色经济等产业以及出口贸易、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和高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2014年我市中职毕业生共4196人,就业率达97.8%,其中对口就业率为79.9%,从整体上看,我市中职教育已初步形成主体专业和特色专业合理分布的良好格局。

在职校生就业形势总体看好的同时,职教发展却面临一些问题,突出体现在:

(一)职业教育发展氛围不够浓厚,社会认可度低、生源质量不高。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学轻术”的思想,上普高、读大学是成才正道,读职校、学技术,只是无奈之举,每年报考职业院校的考生人数减少,生源90%以上都来自于各县(市、区)的农村和山区,生源素质下降。

(二)职业教育的先天投入不足,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职业教育的成本高,一般是普通教育的2-3倍,但由于先天投入不足,以至于硬件落后、实训基地紧缺,远远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三)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不够突出,本地特色不够鲜明。

一方面我市现有职业学校每年培养毕业生仅有万余名左右,与阳江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相比相差很远;另方面校企合作深度不够,阳江的职业教育在学科建设方面、专业设置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一步突出本地的产业特色。

(四)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依然薄弱。

目前,中职院校招聘教师存在高学历、高职称的趋势和现实,而从企业引进一线人员当教师或兼职教师很少,这直接造成了目前在编在岗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特色并不能完全满足职业院校教学需要。

二、建议

(一)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投入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尽快完成职校整合、新建和扩建项目,扩大办学规模,有效保障我市现有各职业院校经费供给,进一步提高我市职业教育的整体实力。

(二)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舆论氛围,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通过主流舆论和媒体,制作职业教育相关专题报道,重点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发展职业教育的鼓励政策;重点宣传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成人成才和技术致富的身边典型,理性引导社会、家长、学生。

(三)发挥市场需求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导向性作用。

要始终以就业、从业、兴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保证“学有所用,用有所需”。一是要立足阳江实际特色,针对岗位技能的要求,打造以“技术为主”专业特色课程,并根据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教学研究;另外,要以全面满足企业用工要求为指导,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现代企业文化和职业伦理教育,搭建校企文化交流平台等。

(四)拓展多种渠道,深化校企合作。

1、校企双方相互兼职,企业负责人及有关领导兼任学校副校长或系部副主任,学校领导兼任企业副职或有关车间(部门)副职。

2、聘请企业有关专家和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为学校特聘教师或实习指导老师并发给相应的聘任证书。

3、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向企业有关兼职人员、特聘教师、实习指导老师支付一定的报酬,提高参与积极性。

4、制订合作企业、兼职人员奖励制度,对于合作好的企业、兼职教师给予奖励,并通过有关媒体报道宣传。

5、符合教师任职条件,且企业与本人愿意的,可调入学校从事中职教育事业,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

6、将具有教学能力、曾担任学校兼职教师的企业退休的老职工返聘至学校担任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

(五)探索多种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大力引入民间资本办学,加快推动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办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