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更多>>

重庆市政协聚智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

作者:admin 编辑:管理员 来源:人民政协报8月23日A2版 点击数:30689 时间:2013-08-23

近日,重庆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议对即将开通的“成—渝—万”高铁和随之形成的经济走廊的发展进行了高层专题协商。会上讨论热烈,委员们争先恐后建言,献策推动发展“成—渝—万”经济走廊,将其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经济“第四极”。
  由成都至重庆至万州的高铁的贯通,将催生“成—渝—万”高铁经济走廊。这一片区本来就是川渝两省市经济相对发展较好的区域,在经济体量、人口聚集、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科教资源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未来将可能形成我国经济“第四极”的中轴线和主战场。
  为此,重庆市政协围绕党委、政府工作重心,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的时代发展契机,凝聚各方力量,从今年3月起由市政协经济委牵头,历时五个月,组织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民主党派和有关区县政协共21个单位参加,围绕“成—渝—万”高铁经济走廊发展问题先后奔赴永川、垫江等多个沿线区县的经济产业集中地进行了深入调研。
  在调研的基础上,市政协还多次组织经济界别专家委员进行专题研讨,对涉及高铁沿线经济发展的利弊综合分析,并邀请市级相关部门参与协商,最终形成了一批更适合实际操作的调研报告。其中,包括1份调研综合报告、4份分报告、10份区县调研报告。
  报告指出,高铁的开通将对成渝经济区带来“通勤效应”、“同城效应”、“聚集效应”、“溢出效应”、“提升效应”、“增大效应”等六大利好。同时也可能出现如“虹吸效应”等弊端。
  报告建议,要强化经济走廊发展的组织协调;争取将经济走廊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做好规划修编为高铁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保障;加快完善经济走廊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都市快轨产业化;优化城镇分布与功能定位;探索重庆与四川抱团合作的有效方式。
  随后,市政协借召开常委会议的契机,高层协商“成—渝—万”经济走廊发展问题。会上,调研报告对“成—渝—万”高铁经济走廊发展问题的描述和建议,激发了常委们的高度关注和热情。主持人话音刚落,会场上就抢起了话筒。在一个多小时的自由发言时间里,近20位与会者发挥各自优势,踊跃建言。
  “以开放的眼光看高铁。将有投资意愿的大型企业、总部经济资源、沿线旅游资源、城市休闲资源等产业要素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共促发展。”
  “三峡库区是经济走廊的薄弱环节,在整体战略中,应更加注重三峡库区的统筹问题,让‘高铁’红利惠及库区人民。”
  “由于轨道站点人流集中,商业价值高,建议通过高铁站点上盖物业,形成商业布局。”
  “在加快高铁沿线城市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对传统农业和传统文化的保护,避免‘千城一面’。沿线城市可结合地方特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
  ……
  会场上辩论式协商建言,得到了与会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副市长谭家玲认真记录下了每个委员的发言,她说:“政协委员们集聚了社会正能量,为高铁经济走廊的发展发出了‘好声音’,对党委、政府的工作很有启发。”市委副书记张国清当即表示,将政协的可行建言直接纳入下一步高铁沿线建设规划之中,同时凝聚政协委员的力量,共推重庆经济社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