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工作报告摘要
回顾
科学履职谋发展
2012年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取得重要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市政协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汇聚力量、服务大局、认真履职,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政治协商更加有序
市政协着力在选准议题、深入调研、充分协商、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常委会议的平台开展相关议题的协商活动。去年,常委会分别就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等内容开展协商建言,实现了“决策者”与“献策者”的对接互动。向市委提交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我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建议》、《关于重视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的建议》,推动了这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抓住重点,精心选题,参政议政更加有为
精心打造调研议政品牌,把“加快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作为常委会协商议政的重点专题,组织调研和考察,提交了《关于加快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的建议案》。深入水产品加工一线企业开展调研,实地察看市区农贸市场,形成了《关于加强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调研》、《关于我市城区农贸市场建设的调研》等报告。
关注热点,拓宽渠道,民主监督更加有力
通过主动上门座谈、邀请开会研究等形式,并实施工作考核,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和效率。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确定提案172件,办理满意率为99%。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组织视察监督活动。认真开展民主评议,积极推荐、组织委员参与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各项监督、检查、评议工作。
履职为民,主动服务,关注民生更加有效
积极创新社情民意工作载体,以《社情民意》专刊的形式将人民群众的呼声及时传递给党和政府。先后成立了6个政协委员工作室,使其成为政协履职的载体。热心参与扶贫助困、捐资助学、送医送药等公益事业,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发动委员捐款230万元。千方百计帮助45户贫困户超额完成了泥砖危房改造任务,帮扶4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率达100%。
突出主题,凝心聚力,团结联谊更加深入
广泛开展联谊交友活动,参与全国政协和省政协在我市开展的调研视察活动。积极参与港澳地区阳江同乡会、工商联谊会的重大活动,想方设法为在我市投资置业的港澳台同胞释疑解难。对委员进行定期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开展“十佳创业新星”评选活动,对政协委员中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激励更多乡贤参与阳江经济社会建设。
强化学习,发挥优势,自身建设更加务实
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让委员站“前沿”、唱“主角”,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年、纪律教育月等活动,建立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重新修订印发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阳江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有力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展望
探索实践谱新篇
2013年,市政协将紧紧围绕“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实现幸福追赶”的核心任务认真履职,切实做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谋策、服务大局等各项工作,为我市科学发展、幸福追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打牢思想政治基础上有新进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共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与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夯实思想政治基础,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能力。
●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有新建树。围绕“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阳江跨越发展”等内容开展专题议政,力争推动我市在谋划重大发展战略、重大发展平台、重大发展项目、重大发展举措方面取得新突破。针对我市行政体制、商事登记、网上审批等方面改革的落实情况,组织专题视察活动,加快推进我市综合改革进程。
●在政治协商工作中有新成效。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政治协商规程》,注重进一步细化完善政治协商的操作规范,协助市委研究出台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协商成果督办落实机制,使政治协商更加经常有序、更加富有成效。
●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有新作为。强化政协各参加单位的团结合作,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我市重大问题协商讨论及政协的各项活动。筹建公共外交协会,进一步加强同社会各界人士的联谊。加强同港澳台侨人士的友好交往,鼓励他们为促进阳江发展多作贡献。
●在加强民生保障上有新进展。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多开展扶贫助困、送医送药下乡等公益活动。继续关注敬老院建设和管理,让更多的五保老人安享晚年。更好地利用提案惠及民生,提高提案办理工作水平,推动更多民生问题的解决。
●在推进自身建设上有新突破。启动“委员之家”网络互动平台,努力打造“永不落幕的政协全会”。提升《委员之声》电视栏目质量,在《阳江日报》等媒体开辟“漠阳同心”专栏,提高政协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步形成以委员为主体、专委会为基础、界别为纽带、党派为骨干、机关建设为保障的自身建设新格局。